音樂‎ > ‎

經典演唱會 Deep Purple Rock in Taipei (台北南港展覽館)

張貼者:2010年5月23日 上午8:58Bryan Fan   [ 已更新 2010年5月23日 晚上11:04 ]

Deep Purple原始團員,左起:Guitarist : Ritchie Blackmore,  Vocals : Ian Gillan,  Bass : Roger Glover, Keyboard : John LoordDrums : Ian Paice

Deep Purple現任團員,左起:Drums : Ian Paice, Bass : Roger Glover, Keyboard : Don Airey Vocals : Ian Gillan, Guitarist : Steve Morse


前言

還記得第一次接觸硬式及重金屬搖滾,在25年前那個青春期叛逆的國中時代,蹭恨虛偽的民歌與矯情的流行曲,發現原來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搖滾,一種可以鑽入內心認同,且能依賴信仰的藝術,從此,這種態度,深深的烙印在生命中。

如同與每個人一樣,總是有年輕歲月的偶像,當年,Bon JoviMotley CrueSkid Row……………喚醒了那年代幼小的音樂叛逆心靈,搖滾,就這麼啟蒙了,雖然帶者點流行,但確實是許多人心目中階段性的英雄。

那時期一次偶然的機會,從警廣余光青春之歌的節目,接觸到一首完全不曾感受的搖滾,那種節奏緊湊,豪放中帶內斂,非當年那種還帶者流行青春的搖滾,濃郁的藍調味,秩序中帶狂野的連音吉他,主唱如魔女般的嘶吼I love it and I need it,原來,這就是萬年經典的祖師爺”Deep Purple”

稍有資深的搖滾樂迷應有如此體悟,搖滾,不是快,重,狠就好,這種音樂,當下感受可能很震撼,但是聽久之後,會漸漸麻木毫無感覺,因為,它沒有一種精髓叫態度,老搖滾,因為多半隨者一種元素,我們稱之為藍調,這是搖滾不可或缺的精隨,以及態度

201058日這天,筆者來朝聖了,台灣的搖滾分子,這天是非常重要的,沒有Deep Purple,就沒後代這些自以為搖滾的樂團,在台灣,沒有Deep Purple,就沒有早期的薛岳的幻眼合唱團,沒有李亞明的藍天使,沒有丘丘合唱團,甚至………………伍佰………五月天………可能還要靠邊站吧~~~

 

老搖滾,小搖滾,全體肅立,Deep Purple台北演唱會

 19:45開場,對於其他的演唱會而言,這個時間是開得有點晚,還好不是布洛克兄弟主辦的(sorry!諷刺一下,同天的Tears for Fears演唱會,聽說遲到許久,布洛克的通病),就當作是越晚越有feel~~

第一次在南港展覽館參與演唱會,對這場地完全不熟悉,不知他是否跟國際會議中心一樣,有不同容納人數的場地,剛說完開場有點晚,進場上個廁所,突然發現,怎麼一股龐大音量灌耳,出了廁所,仔細一聽,不得了,是Highway Star!!感緊對者還在上廁所的友人喊到,快第一首”Highway Star”了,隨即,所有人衝出廁所,快步奔向會場,是的~~~期待了25年的祖師爺,挾帶者重音量在台上飆起了Highway Star

這一刻,站在最後一排愣住了,這經典的Highway StarGillan, Golver居然活生生的在面前演奏,搖滾的兄弟們,這是如此的震撼啊~~~有點小抱怨,也太準時了吧!!這麼重要的曲目,怎麼會放在開場,以為會放在壓軸的地方,遺憾了,前1/3沒經歷到。

 Morse的吉他,真是不囉嗦~~其實演唱會之前,就看了很多Deep Purple DVD ,包括Perihelion Live At Montreux,他是個練家子,技巧,態度,年紀,對Deep Purple是登對的,其實Morse在搖滾樂界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士,當年他也曾參與Keane樂團,關於他的事蹟,有機會再介紹。

 

YouTube 影片


因為某些因素,不得已這次買的票是最低800元,反正就最後面了,乾脆選後一排,依據以往經驗,可以站者盡興欣賞,不會檔到後排,不過,這次場地,傻眼了,空曠平面的場地,是一排排的折疊椅排出來的坐位,連個坡度都沒有,電影院可能都還比較高級,剎那之前,還以為是選舉的候選人政見發表會?高中的週會?開學典禮?還有什麼…….還有更好的形容嗎?反正一整個賺到,感覺不到8001500 2000的差別,後排之後是記者區,一個木頭搭的箱型高台,根據經驗,記者只會在第一首歌,拍照攝影後就會離開,這150公分左右高的高台,一堆經驗人士已經虎視眈眈了,是的,沒錯,第2首歌這一票人就已登上高台,近眺舞台,但好景不常,隨後就被工作人員趕了下來,看來這主辦單位,與搖滾還是有點距離的。



不虧是搖滾的祖師爺,從Highway Star爆發性的開始,一連3-4首都沒有停歇,尤其在第三首Strange Kind of Women,這首藍調風味的搖滾曲,也是出自於經典專輯Machine Head,詮釋的演奏,如同72Made In Japan,只差在沒有Vocal與吉他的對飆,結尾的藍調吉他飆奏,一整個正到不行。

第五首的Fireball又把全場整個帶到高潮,這可是71年創團始祖專輯的專輯同名曲~~接下來是2003年算是新專輯中Bananas中的Contact lost,一個慢版的間奏音樂,串起了Deep Purple近期來的國歌Sometimes I Feel Like Screaming,現場轟動的情形,讓筆者驚訝,想不到現場多數人都會唱,看一看都是年輕一輩的朋友,原來這首新歌,是近年吸引年輕朋友的重要作品,Morse在間奏吉他彈的非常有感情,讓樂迷見識到他柔情的另一面。

1973Mary Long又把現場帶回了經典的歲月,現場的朋友可能對於此曲不是那麼熟悉,這首是Deep Purpleru階段性的一首作品,出自於Who Do We Think We Are專輯,此時的Deep Purple漸漸發生危機,接下來的歲月,它們開始面臨解散,分家,又重整。

場面稍微平靜的現場,緊接者又掀起一波高潮,那熟悉Keyboard引領一段教堂式的旋律,在加上俏皮的流暢的彈奏,搭配藍調吉他挑釁融入,一首名曲Lazy又讓現場搖滾迷掀起一股狂躁,Ian Gillan的經典口琴,現身台北,這會讓人揪心的藍調口琴,猶如神話般的章節,今天現場目睹他了,那種滿足之感………………… 

Don Airey這位近年加入取代John LordKeyboard手,實在讓筆者對他刮目相看,如同之前在DVD已領教他的魅力,今天,他又搞了個小插曲,讓在場台灣人雀躍不已,古典與電子音樂的交錯獨奏,展現出它純熟的功力,最後出現了台灣名謠望春風,這樣尊重當地國的溫馨小動作,當場所有樂迷全體肅立給予最高掌聲的敬意,相信這是音樂人以及樂迷最高境界的互動及感動。

YouTube 影片

 

John Lord一樣,Don Airey擁有無可置疑的功力與專業,但還是有點小小的遺憾,無法見到John Lord一面,2000年他還在為Deep Purple效力,欣賞他那老來滿頭白髮專注在鍵盤演奏的搖滾態度,還有那份成熟音樂家的魅力,尤其在PerihelionJohn Lord彈奏古典鋼琴與交響樂團開場的畫面,那真是搖滾樂的昇華經典~~實在不了解他離團的主因?

 

演唱會的過程中,發生了一點失誤,其實對我們而言,算是不能說的驚喜吧!開場時因為工作人員從高台趕下我們,一直以為這是嚴謹的主辦單位,但怎麼居然有人從800元區鑽到最前排都沒人阻擋,這也難怪,主辦單位的坐位安排一開始就是個敗筆了,如何做到完善的管控?筆者一行人就被工作人員認為是上洗手間的樂迷,而正當光明走進前排,雖然是鑽在前排側面,但已心滿意足了,一個800VIP升等演唱會,謝謝老天給了一個死忠25年樂迷的禮物,本身知道這樣的行為不好,但當下,若是普羅大眾呢?人非聖賢,熟能無過,就把它當作是一個不能說的祕密吧~~~~

 前排的震撼,實為感動,除了當年Slash,還有20年前Richard Marx罷唱事件因而補唱的演唱會以外,好久沒有接受前排的衝擊了,心目中如神人般的搖滾精神領袖,居然就再咫尺之間Space Truckin'經典曲搭配震撼的前排音效,親眼見到諸位團員寶刀未老,汗如雨林的演出,就在緊湊銜接中,緊接者出現演唱會的最高潮曲目” Smoke On The Water”,此時前排的樂迷,情緒已達最高點,所有人舉起雙手,跳躍者配合音樂的起伏,當主唱開始第一句” We all came out to montreux….”,筆者稍有驚嚇到,所有人居然都會唱,上千人高分貝的合唱,蓋過了主唱的聲音,這種合唱的震撼,若非在場無法體會,更是勝過軍歌的雄壯威武;另外,根據還留於後排的友人,及工作人員事後的描述,Smoke On The Water因為所有樂迷的跳躍,場地一度出現如同地震般的震動,讓在場工作人員一陣虛驚,這也是筆者參加多場演唱會難得的經驗。

YouTube 影片

YouTube 影片

 

Smoke On The Water結束後,團員稍做休息,在很短的時間,緊接者Encore song,讓我印象深刻的,不得不提Roger Glover,其中他獨奏了一段,身為Bass手的Roger Glover一直很低調,就因為他的低調,讓我注意到他,甚至欣賞他,早期就是原始團員,在Rainbow時期,他離開Deep PurpleRainbow跨刀,甚至擔任唱片製作,讓人見識到他才華的一面,之後又回歸Deep Purple,年輕的Glover與一般長髮搖滾藝人一樣,並不會讓人多注意他,但這位大叔真是越老越帥,越老越有型,早年他喜愛戴帽子演出,並蓄者鬍子,非常有型,近年來,他多以頭巾搭配他那歷經歲月的白色鬍鬚,有如Harley-Davidson的代言人,再加上在舞台,常以笑容與其他團員互動,深深認為,這就是搖滾質感的昇華。


YouTube 影片


在演出的最後及結束之前,主唱Ian Gillan一直高喊UnbelievableFantastic~~這是筆者看過多場Deep Purple Live DVD所未見到的表現,台灣搖滾樂迷的水準與表現,已不同以往了,這是一場值回票價的演出,有生之年,我還是期待Deep Purple in Rock


 音響篇

話說此次演唱會的音響,其實非常的失望,事前,媒體透露,該團對於音響效果的注重,務必要求展現100%的效果表現………..等等,事實呈現的效果,差強人意,低音並沒有強烈的衝擊感,那種搖滾樂震達心臟的感受完全不存在,中音有迴音反射,糊成一團,高音稍雜,不夠清晰,比四月國際會議中心的Europe演唱會還差,也許是成本考量,樂團也讓步了,不過看看香港的最低門票,換算台幣還是超過千元,若能提升音響的水平,筆者是贊同合理的票價提升。

 

廁所篇

活了40年,在這場演唱會,見識到一件從未見過的景象,在筆者的印象中,公共場所的洗手間,永遠都是女士在排隊,今天,看到了一個奇景,居然是男士在排隊,一位男士的女朋友從女士洗手間出來,發現她男友排的隊伍已經轉彎了,興奮的說:~~我第一次看到男生廁所排隊耶””,索性拿出相機拍了一張經典排隊照,真希望有機會能跟這位女孩分享這張經典照片

 

感受

不論此次演唱會軟硬體及樂手表現,談一談對於筆者心目中意義,相信熱中西洋音樂的4-5年級生,在當年的那個求學年代,是個資訊不如現在網路世界發達的年代,在加上普遍窮困的學生生活,買盜版錄音帶,甚至自行錄製廣播音樂,成為多數學生的精神慰藉,喜愛音樂的年輕人,如同喜歡運動的男孩,免不了需要一種"工具"來充實自己所謂的理想,一顆300塊的籃球,一把500塊的吉他,可以彈出偉大四和弦,一把1000塊的電吉他,永遠考驗自己那練也練不會的偉大四連音,多少人可能跟筆者一樣,月考了,聯考了,桌上一疊的國文,數學,收音機放者搖滾樂,手中仍舊是在練那考試永遠不會考的琴譜。

這樣單純的生活與年紀,音樂是他們唯一的慰藉,那也許永遠練不會的和弦,卻是感動他激勵他的生命原動力,可能畢業了,事業成功了,娶妻生子了,也許失敗了,人生不順遂,但他們都不會忘記,人生有挫折,會再次去尋找那當年一路扶持他的朋友,音樂。

今天這場演唱會,聚集了這麼多有緣人,可能是學生,老師,教授,父親,母親,老闆,醫生,律師,黑手,無業遊民………………..但是,相信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目的,大家來尋找那當年的自我,是的,今天筆者最感動的,是……….一群人重回了那最原始的平等,那單純的一股夢想,一種寄託,一場演唱會最大的意義,是能夠喚醒一個人最原始的悸動,也許有一天你不再聽搖滾了,但我們都在努力使那一天,離得越遠越好~~

 

 

演出陣容:

Vocals : Ian Gillan
Drums : Ian Paice
Bass : Roger Glover
Guitarist : Steve Morse
Keyboard : Don Airey

 

 

 曲目:

1.  Highway Star
2.  Things I Never Said
3.  Strange Kind Of Woman
4.  Maybe I'm A Leo
5.  Rapture Of The Deep
6.  Fireball
7.  Contact Lost (
演奏曲 - Steve Morse 吉他主奏,附加後段獨奏)
8.  Sometimes I Feel Like Screaming (
非完整版)
9.  Well Dressed Guitar (
演奏曲 - Steve Morse 吉他主奏)
10. Mary Long
11. Lazy
12. No One Came
13. - Don Airey
鍵盤獨奏 (含望春風)
14. Perfect Strangers
15. Space Truckin'
16. Smoke On The Water
-- Encore (
安可)
17. Hush
18. - Roger Glover
貝斯獨奏
19. Black Night



現場花絮

散場人潮





外出戳記(很像遊樂園的模式)



工作人員

搶購T恤及周邊商品,可惜晚了一步,什麼都沒搶到
聽說此次現場購買的紀念T恤,印有Deep Purple此次巡迴演唱會所歷經的國家,其中包括台灣

Matthew Lien with Roger Glover
(據說他們是相識多年的好友了,Matthew會喝啤酒?讓人太驚訝了,他在我心目中,都是創作那種修身養性,修道人仕在聆聽的音樂)

Matthew Lien with Roger Glover


聯合新聞網報導

http://video.udn.com/video/Item/ItemPage.do?sno=3-2B4-23303d3-2B3b3c4-233-2F313-2F3c4-233-2B-21-3D


Comments